中心动态 > 中心新闻 >

【“疫”线传真】像打仗一样冲锋陷阵——医疗保障中心官兵员工在战“疫”一线显担当
时间:2022-05-17 来源: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作者:政治工作部 点击量:+3,019

编者按

       自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中心全体医护人员以“疫”为令、闻令而动,不畏艰难、以岗为家,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病房走廊、驻守在核酸采样现场、行走在每一个被需要的地方,以坚韧、奉献、责任和担当筑起了中心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结合聚焦“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深化主题教育,中心订阅号开通“讲抗疫故事,评感动人物”专栏,通过宣传身边人、身边事,进一步汇聚起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团结官兵员工奋力夺取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打仗”。自今年3月上海新冠疫情肆虐以来,医疗保障中心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疫情急需的“流调、消杀、督导、防疫物资保障、信息化支撑”发挥一体联合保障职能。带领官兵员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在疫情防控“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迎难而上。

冲锋在前的“逆行者”

       疾病预防控制科主要承担着整个中心消杀监测、流调和督导宣教工作,疫情爆发以来,该科一直像“救火队员”一样,总是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哪里有疫情苗头,哪里就有消杀监测组员忙碌的身影。在王明科组长、汪富亮副组长带领下,同志们不惧风险、挺身而出、密切配合。病人转运经常在夜间,该组要对转运车辆及阳性病人的房间、“密接”“次密接”住过的房间及接触的环境进行终末消毒,经常工作到凌晨1至2点。

       隔离病房消毒、家属区及中心阳性病人家庭消毒、外来物资消毒等工作,都是消杀队伍的主战线,还有很多军地临时外派任务。

       4月8日,由医疗保障中心杨积顺主任亲自带队,17名消杀队员对上海虹桥绿地铂瑞酒店11个楼层房间共计17160平方进行全面消毒。还对各楼层走廊、过道、楼梯、会议室等公共区域共计2850平方进行消杀。

       消杀监测组成员还前往空军上海基地、驻沪某师、上海体育学院等单位指导流调,开展消杀及环境采样工作,不仅快速有序,而且严格规范,受到部队及地方领导的一致好评。

▲外出执行消杀任务

▲王明科(右一)进行消杀教学

       与病毒赛跑,是对流调组工作最形象的写照。面对奥密克戎这样前所未见的“对手”,流调必须比病毒跑得更快一些才能阻断它的传播,才能尽早恢复安全的院区环境,保障全体官兵员工的安全。

       从3月2日第一例疫情突如其来,流调组在经验丰富的李卫鹏组长带领下,通过电话、回顾、书面、轨迹自查等多种方式及时展开调查,精准做好密切、次密接、重点、次重点人群的排查筛查,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忙到深夜也是常态。

▲流调组成员合照

       由于疫情形势陡变,工作量急剧增加,在中心疫情防控办公室协调下,发动临床科室力量增援,现在流调队伍已扩大到5支备勤组、共60余人。

       疫情防控形势越是严峻,督导宣教工作越是要如影随行、滴水不漏。在惠菊芬组长的带领下,督导宣教组成员扛责在肩、勇挑重担,勤勉督导、严格把关。3月初,督导组发现中心第三方人员核酸检测异常,第一时间拉响了中心疫情防控的警报,也为长宁院区第一次快速实施闭环管理赢得了时间。他们在采样点的建设,各区流程再造,防疫习惯养成、知识积累,急诊、血透等科学把关不停诊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督导工作中,他们从防疫的全过程、全方位出发,理出防控要点、重点、薄弱点,列出详细的督导表单。不分昼夜,无论红区、黄区、绿区,各位督导员以更严格、更细致、更规范的态度,依照诊疗防控指南严格落实标准要求,不怕得罪人,无惧个人安危,关口前移、冲锋在前,两个多月来全程不离岗、吃住在单位,全天侯守护中心疫情防控的各个关口。

▲惠菊芬组长严把关口

抗疫打胜仗,供应有保障

       医学工程科承担着中心医用耗材和防疫物资具体的管理与使用工作,万军平主任带领全科在岗人员坚守岗位,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支持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封闭管理期间,该科人员有条不紊、积极有序地筹备组织防疫物资货源,认真做好物资的出入库与发放工作。根据防疫工作紧急需要,他们为临床科室及方舱医院医疗队配送了大量防疫物资,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物资保障任务。

       上海市实施封控管理以来,市场药品供应链不足,医药公司浦西仓库封闭,无法及时配送药品,由于浦东浦西无法跨江又增加了配送药品的难度。在此情况下,已怀孕9个月的药剂科主任宋琰带领药品采购人员积极联系相关渠道,筹备货源,力求药品供应及时、供应量充足。有力保障了门急诊、住院药房、药库和临床药学室等各部门的正常运行。在各病区有紧急需求,需紧急采购药品时,他们放弃个人休息时间,查渠道、报呈批、谈加急、拉药品,最终在两天内将药品供应到位,保证了临床一线工作的有序进行。疫情期间药剂科发放抗疫药品16批次,为特殊时期中心抗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防疫物资筹措与发放

       信息化建设和网络运行保障的职能部门与单位整体运转息息相关、一刻不停。疫情管控期间,信息科工程师白晶带领徐峻、曹宇等同事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工作作风,努力克服居家和隔离带来的办公不便,灵活采用各种模式,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相继设计开发了“本院核酸申请”“核酸检测统计”“钉钉出入营区审批”“网格化日报告”“钉钉点餐”等软件和表单,并且根据大家的使用反馈,及时化繁为简、整合功能,有效提升了疫情期间信息收集统计的效率。

       在岗的人员克服人手紧缺、维护公司无法到场、维修配件无法采购等困难,协调解决健康云网络线路故障、音视频会议系统保障、各类防疫数据统计、杨浦院区隔离点位紧急部署OA网等工作,保障中心信息化业务的平稳有序进行。

▲信息化保障

为使命忘我战斗

       4月中旬,多名工作人员因新冠病毒密接被隔离,原本忙碌的物资保障工作一下子陷入停滞状态。医疗保障中心主任杨积顺一马当先、挺身而出,冒着被外来物资感染的风险,带头当起了“搬运工”,同时又紧急组织医疗保障中心其他科室在岗人员成立“防疫物资搬运组”,大家勠力同心、并肩作战,确保了物资保障工作的持续运转。

       惠菊芬组长是中心资历最长的专家,59岁的她和20、30岁的年轻人一起加班熬夜;尹海蓓在多日连轴加班工作后,身体状况亮起了红灯,但仍以大局为重,勤勉奋战。孙建平工程师是信息科最年长的员工,在中心疫情防控紧要关头,他克服爱人因车祸行动不便、女儿远在美国无法回国等家庭困难,两次封控都坚守工作岗位,为年轻同事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医用耗材库的负责人梁真,承担着耗材库大部分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工作。每天要协调供应商、临床科室和中心各部门的繁杂事务,由于物资装卸、出入库工作量大,加之缺乏足够的休息,导致手术后伤口复发,但是她仍然带病工作。与同龄人陈唯一、张海蒙、张盛等一起始终坚守岗位、努力工作。

       零零后的朱照祎是科里最小的,但却有着良好的大局观,工作中能吃苦、能战斗,任劳任怨。在科室多名同事被隔离时,董睿不顾腰伤,积极主动担当作为,与喻丽娟等同志一起挑起中心耗材库的工作重担,配合完成了防疫物资的消杀、搬货和发货工作。

       于雪露坚守岗位2个月,轮转休息也主动往后排,在病例个案调查、流调报告撰写以及原本担负的病员营养食谱制定以及病人及陪护饮食分发等工作上均兢兢业业;史洁的孩子小,有时候视频通话还没说上几句,就被工作事情打断了,忙起来更是顾不上定时吃饭、按时休息;闫婷婷从零基础开始,逐步成为流调高手。

       药剂科女同志多、年轻同志多,但是疫情面前没有男女、不分老幼,在岗人数最少时仅有6人,每人都身兼多职,近两个月未轮岗、无休息。张栋张春娟两位同志的孩子年纪都很小,尚且离不开母亲的照顾,但她们依然选择坚守在岗位上。黄莉吴玲萍两位同志出现了耳鸣、淋巴结肿大等病情,却依然克服困难、义无反顾地工作着。李加兰吴玲萍以及方佳怡同志两次参与中心闭环后的内部运行工作,无论多苦多累,依然做到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3.jpg ( 215.31k )
上一篇: 《 【“疫”线传真】用心守护血透患者“生命线”——记肾脏内科血透室副主任医师王浩 》
下一篇: 《 【我与人民海军的故事】打造探海蛟龙的生命铠甲 》
官方微信
智能客服
在线咨询